造成开颌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病理性或功能性的原因,气道堵塞,以及不良习惯。
传统的观点认为前牙颌与舌的位置有关,50~60年代人们常常将病因归咎于不良习惯,认为吞咽时舌尖位于上下切牙之间会导致前牙颌。因而,强调用舌刺,肌肉训练等方法矫正开颌。
有学者认为升支短小,上颌垂直发育过度导致下颌向下向后旋转等骨骼因素是造成骨性开颌的原因。
一般来讲,轻但是持续的力量会对牙齿位置产生影响,而伸舌习惯持续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引起牙齿位置的改变。一次典型的吞咽动作舌体对牙齿的作用时间持续1秒,一个人每天清醒时吞咽800次,而睡眠时每小时仅吞咽几次,因此累加起来一天吞咽次数低于1000次,每天1000秒的时间不足以引起牙齿位置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具有伸舌吞咽习惯的人仅有十分之一表现前牙开颌。
现代的观点认为伸舌吞咽只存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颌儿儿童在生理成熟过程中吞咽转化的过渡阶段,另一种是由于切牙位置的异常(多为开喝或深覆喝)导致继发性舌尖位于上下切牙之间,换句话说,不良习惯是开喝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随着切牙位置的改变,吞吐型也会改变,不必要也不可能在正畸治疗之前纠正病人的舌习惯。